submenu-title02
line04
line04
 
伯樂尋找千里馬
居家照顧好幫手
景氣變化下的人力資源策略
 
submenu-bg

產業管理 -5個思考技術--快思慢想

icon03 首頁 > 最新消息> e派新聞報
line05
發佈日期 2013/02/05

走過上一個世紀衝衝衝的年代, 2013 年開始,大家都想沉澱下來。

熱銷的思辯書籍從《正義》、《金錢買不到的東西》到最近的《快思慢想》,都提醒了大家訓練思考力的重要性。

思考力,為什麼忽然變成顯學?因為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,生存之道已經不光是專業、人脈,know how 甚至也不work 了;專業的背後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,人脈的經營如果失去判斷力,一樣找不到利基;思考力,儼然變成職場公認最重要的戰鬥力。

景氣好的時候,很少人會去懷疑自己的思考,讓直覺先行,一樣可以輕鬆過日子;但是不景氣時刻拉愈久,每個人開始想要破除自己思考上的盲點,才能繼續往前。

你可能念書的時候選錯科系,填考試卷時憑直覺寫下了答案;工作的時候選了A 方案而不是B 方案, 職涯上選擇了與自己興趣背道而馳的發展方向;在人生上選擇了不同的道路??。你可以說,這是衝動下所做的決定,所以悔不當初;你也可以說,這是第六感的直覺,所以做對了方向。有時候,依循直覺做決定,的確會為我們帶來好的結果,但是卻很少人發現,其實直覺也會為我們帶來許多謬誤。

只靠直覺先行,常常會產生認知上的錯誤,因為人都傾向相信自己的直覺,不喜歡懷疑自己的判斷有缺失;但是卻常常忽略了從0 到100 的中間,其實是需要鋪一條深思熟慮的道路,才能到達,而非一蹴可幾。

100 是一個美麗的目標,很多人當下看到自己追求的100 目標時,總是帶著情緒化的追夢情緒;但是如何從0 走到100 的過程,才是我們是否做對決定的關鍵。

6個關鍵問題, 教你如何從0 走到100

Q1:為什麼嗅到商機很容易,執行後卻容易炒短線?

徐重仁:把情緒化思考轉換為理性,分階段執行

人生中,每個階段都有最關鍵的決定,這個決定會影響你的工作、生活,或是一生;關鍵決定究竟要如何思考?它並非虛無縹緲的憑直覺一意孤行, 其實,它是有方法的。

在大家眼裡,在台灣帶動便利商店引領消費趨勢的徐重仁,應該是一個步伐比誰都快的人;但是你可能不知道,出身商人家庭的徐重仁,很早就開始觀察自己的興趣究竟該往哪裡發展。

大一時他有兩條路選擇,一條是去美國留學拿博士,回來當學者;一條是去日本留學學做生意。他選擇了後者,因為他很早就觀察到自己對家裡的書店買賣很有興趣,甚至還會動腦筋去想新的商品。他把留學日本學做生意當作100 這個美麗目標後,就開始旁聽日語課程、訂《經濟日報》、研讀各種商業書籍,大三時,他的日語程度已經可以擔任大家的小老師,朝學商這個美麗夢想一步一步邁進。雖然中間碰到困難, 例如留學的錢不夠、入學考經濟學沒考好無法上慶應大學,他就邊走邊修正,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完成早稻田大學流通經濟學碩士學業。

徐重仁說:「小時候我們的夢想很清楚,年紀愈大愈容易受到旁人的意見影響,而愈來愈不清楚自己的夢想。如何從情緒化思考轉化成理性思考很重要,而且要分階段。」

這個分階段的目的,其實就是提醒你在憑直覺快思之後,就要懂得慢下來好好想一想如何去執行。

Q2:如何調整人生各階段決定,讓每個當下都幸福?

戴勝益:用苦瓜排骨湯比例,調整人生湯頭滋味

把目標分階段完成,這也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追求人生自由的方式,而且他分階段之後,還會根據每階段調整比例,讓自己隨時保持在平衡的狀態。

30 歲時的你,可能因為而立之年而立下一個希望45 歲財富自由的願望。同樣也立下這個願望的戴勝益,卻會在立定志向後,開始分配比例。他以苦瓜象徵工作與責任,排骨象徵家人與個人的生活。

30 歲,他的苦瓜排骨湯比例是7:3; 40 歲,比例是6:4;50 歲是5:5;60歲,大家都認為總應該倒吃甘蔗了,他反而把苦瓜的比例再調高為70%,因為他認為此時應該回饋社會,像他就把財產全數捐出。

這就是戴勝益有名的苦瓜排骨湯哲學。他在演講時喜歡端出這道苦瓜排骨湯,跟大家分享他對自己人生的規畫。透過不同年紀的微調,讓自己走在人生這條路上,都能享受當下想要的幸福感,這就是戴勝益經營自己人生的幸福哲學。

無論是徐重仁或是戴勝益,其實在做任何決定時,他們都非常清楚,下定決心或是嗅到商機時,很容易產生偏見而且避重就輕,這種快思下的決定,如果不為它鋪一條慢想的執行過程的話,很容易只做短線就沒氣,又或者根本達不到目標。

Q3:職場上究竟有哪些盲點需要注意?

王文華:避開自己選擇性的記憶,才能避開認知地雷

職場中你有沒有想過,有時讓自己犯錯,才能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方向。

在檢視自己做決定的思考上,大家常常忽略犯錯這回事。犯錯,在西方教育裡很正常,孩子從小就讓他犯錯,嘗試之後才懂得選擇。但是東方教育不是,學生已經習慣有標準答案,這個習慣,一直延續到社會上,從職場到人生,都希望有一個標準答案;即使為社會發聲,群眾也希望意見領袖給標準答案,而沒有依循標準答案的人,就是錯的。

「但是人生不是選擇題或是非題,只有一個答案;人生是申論題,需要自己去摸索做決定,」王文華說。

王文華喜歡寫犯錯這件事,喜歡告訴大家他犯了哪些錯,從史丹佛名校畢業後,他透過寫書,寫自己一路從職場經歷到創業過程,究竟犯了哪些錯誤。為什麼他這麼重視犯錯這件事?

很早他就發現到人都有選擇性記憶的盲點,只要找到一個答案,就不肯再換另外一個答案,一旦撞牆,才發現為時已晚。但是犯錯讓人看到更多可能性,每次犯錯,都是檢視自己思考哪裡出問題的最好機會;每一次犯錯後,你就往希望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,所以王文華說,要歡迎犯錯。 (文未完)

文章來源: 30雜誌網

 
line05
icon-f Facebook icon-p Plurk  
back